资讯 内娱最烂综艺,又出来「作妖」了
赞助商
首页 资讯 娱乐新闻 内娱最烂综艺,又出来「作妖」了

内娱最烂综艺,又出来「作妖」了

前几天,演员培训竞技类综艺《无限超越班3》上线。

结果刚播一期就被骂上热搜,一星差评不断。

起因是,节目让演员王星表演被绑架。

众所周知,王星数月前刚经历过被人口贩卖。

他被骗至泰缅边境的诈骗园区,被剃光头、强制接受诈骗培训、吃不饱、没时间如厕……

若非女友及时发起网络求助,后果不堪设想。

展开全文

事发不过仨月,就在综艺上被要求重演这段痛苦经历。

许多观众批评这一操作是「吃人血馒头」,为了流量揭当事人伤疤。

但也有人说,这是演员本人的选择。

不必因此大骂节目。

情况到底如何?

鱼叔觉得,咱们索性借节目,好好聊聊这其中的争议。

近几年,内娱出现了不少演技综艺。

《无限超越班》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至今,已播出三季。

先后召集到尔冬升、吴镇宇、惠英红等前辈演员作为导师。

后又请来不少内地资深演员。

可惜,节目争议总是大过内容。

第一季,「迪幂孟扎」「鲜肉能不能拍吻戏」等话题被吵出圈。

第二季,又有「综艺恶人」等剧情给观众气出结节。

连续两季,口碑烂到底。

到了第三季,便是开篇提及的王星表演内容争议。

但鱼叔认真看了节目,发现情况与舆论中提及的略有不同。

当导师与学员逐一到位,首次面试考核开始。

轮到王星时,导师态度都变得较为和善。

甚至表演未开始,郝蕾就因为共情演员经历湿了眼眶。

在王星真诚地自我介绍后,大家聊起他的遭遇。

同为演员,导师们其实更明白,王星身陷险境,只因为对机会的重视。

开启表演任务,是谈及「真实经历对演员的影响」。

王星说到,先前的经历确实加深了他对表演的认识。

接下来的表演题目就是「男主角被绑架,随时可能被撕票,打最后一通电话给家人或女友」。

王星的表演确实让在座所有人动容,也因此拿到了红卡认可。

而后,导师向华强问王星,是否有其他资源找到他,重拍这段经历。

王星表示确实有很多,但因为不想消费自己,一直在拒绝。

这档综艺,是他自主选择的。

原因是,王星觉得这本质是一档磨砺演技、聚焦演员职业性的节目,没有偏离自己的演员梦初衷。

他想让更多人看到他的演技能力,而非单纯的话题性。

翻看王星的社交平台,也能看到他表达了对节目的正向肯定。

这样看来,确实没有舆论骂声中那么不堪。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对此表示质疑。

有人觉得,王星接受表演安排,是因为他没办法拒绝。

毕竟,先前事件发生后,王星就曾在采访中表示。

对于像自己这样的小演员,最需要的就是机会。

节目中,王星同样提到,事发前自己一天就能投五十份简历,绝大多数杳无音信。

如今来参加节目,依然是视为一次宝贵的机会。

而这档演技综艺,确实是一堆冲着其热度来的项目里,为数不多与其专业相关的。

换句话说,王星至今的名气,来源于新闻事件,而非作品。

所以当节目组通过行业前辈给出考核内容,哪怕内容刺痛,似乎也不容拒绝。

毕竟沾染上不专业的名声,机会就更难了。

就像节目中,吴镇宇也支持王星善用这段经历,不必惧怕表演,去获得更多机会。

毕竟对于演员来说,生活经历与关注度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比如2004年发生的演员吴若甫绑架案。

吴若甫被歹徒绑架勒索,险些遭到撕票。

历经22小时生死救援,才虎口脱险。

让其重新思考了人生规划,改变了生活重心。

事发十一年后,他参演了以其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解救吾先生》。

这部作品所获荣誉颇丰,是演员对这段经历消化的结果。

但一部分网友觉得,节目组很有可能就是利用演员的这种心态让其「愿打愿挨」。

本质上仍是追名逐利,拜高踩低。

不信,换个大咖试试,还敢不敢这么搞?

演员的释怀不能靠外力逼迫,否则就是伤口撒盐。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部分网友认为。

可以理解演员自愿,也能明白导师们所说的,如今舆论环境下「接不接演都会被骂」。

但仍觉得节目组其心可诛。

也有人认为,若是要展示演员演技,为什么不提供客观一点的情景。

如此有针对性的考题,明显在追求噱头。

其次,且不说演员有可能出现创伤反应,节目真的有为观众考虑吗?

观众真的想看真实的事件受害者,在台上重演被伤害的场景吗?

哪怕不是真的被伤害,让人产生相关联想,也是残忍的。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就有探讨新闻伦理的内容。

传播领域的从业者都该遵从一定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要求。

不能嘴上说着为人谋福祉,做的却是牺牲人的事。

「新闻传播应秉持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尊重隐私、避免歧视、不以权谋私、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侵犯他人权益、不进行商业炒作、不进行恶意攻击等原则。」

《热辣滚烫》中,杨紫饰演的表妹豆豆,答应帮女主角乐莹上节目找工作。

在后台指导乐莹回答问题,说是为了制造笑点,观众不会在意。

实则是把他人当工具,只是为了节目热度满足自己的KPI。

不顾乐莹被网暴,坚持播出恶剪片段,制造抓马情节。

而当我们知道真相再看这段情节,就会因明知当事人被折磨,还不得不做这些事感到更加心痛。

更何况相比虚拟剧情,王星的情况已是严肃的社会事件。

让其站在台上揭露伤疤,几乎也是在挑战着观众的自我道德要求。

鱼叔觉得以上这些争议,确实值得讨论。

比如演员要不要把创伤也作为表演机会?这跟敬业与否有无关系?

或是现在综艺制作的底线在哪?这到底算不算折磨嘉宾......

不过,鱼叔觉得王星这次表演被绑架,之所以引发观众这么大的情绪反感,不仅仅因为上面这些争议。

最重要的是,观众早已不信任,内娱演技综艺真的在打磨演员。

换句话说,这些所谓的培训结束后,真的有在向行业输送好演员吗?

还是闹剧过后,糟烂依旧?

说起来,内娱演技综艺距离初次热度大爆,已经过去数年。

直至如今,同类型作品仍然层出不穷。

然而回头一看,有几段以好的表演出圈的内容?

2017年的《演员的诞生》。

恶剪事件、「海娃」演技、「蚂蚁出走十年」等撕叉乐子,占据了节目主要讨论空间。

三季《演员请就位》,从开播到停播。

每一季都能撕出新花样,连导师、主持人都加入战斗。

甚至,所谓的「表演」本身也频频刷新观众三观。

2021年的综艺《我是女演员》中,现场直接上演强暴戏片段,并以此噱头营销,让人观感极度不适。

更别说一档女演员培训选拔类节目,却以男导师、男观众、男导演为主。

极少专业讨论,偏重外形展示,内核严重变味。

这些综艺不仅没能让观众看到表演的专业性。

反而成了争议人物的花样洗白场所,拉好演员下神坛的是非地。

但即便如此,类似的演技综艺仍是王星这样的底层演员为数不多能抓住的机会。

甚至是,只有出了名才勉强上车的奢侈机会。

这样一看,甚至有点悲凉。

要怎么对待一个演员以生命为代价追梦的真诚,才不算辜负?

要怎么平衡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与观感,才不至于厌弃?

要怎么让演员与作品结成正向循环关系,才不至于浪费?

这大概要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更值得下心思。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雁回时》破30000《沙尘暴》开分8.1背后,长剧集正在分成两条路
下一篇
央六辛辣点评《向阳·花》,主要批评的,不是赵丽颖,而是冯小刚

评论

共 0 条评论